"为学"中"贫者"和"富者"的例,采用的是一种什么方法,这样写,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,关键在什么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7 07:37:28
快帮我解决,谢谢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对比
你的恒心和毅力,而不是财富的多少

  《为学》一文,作者分别举“贫者”“富者”的例,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方法。这样写,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,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,贵在立志,事在人为,立志而为。

附: 《为学》原文及译文             
【原文】
  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  蜀之鄙有二僧: 有一贫,其一富。贫者语于富者曰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
  富者曰:“子何恃而往?”
  曰:“吾一瓶一钵足矣。”
  富者曰: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子何恃而往!”
  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富者有惭色。
  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

【译文】
  天下的事有难易之分吗?只要做,那么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;如果不做,那么易的事也就变得难了。人们做学问有难易之分吗?只要学习,那么难的也就易了;如果不学,那么易的也就难了。
  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: 其中一个穷,其中一个富。穷和尚对富和尚说:“我想到南海去朝佛,你认为怎么样?”
  富和尚问:“您凭什么去呢?”
  穷和尚说:“我只带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去就足够了。”
  富和尚说:“我多年来一直想雇条船沿着长江顺水而下,还没有能去成呢。你凭什么去!”
  到了第二年,穷和尚从南海回来,把朝佛的事告诉了富和尚。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。
  四川距离南海,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啊,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反而能到达了。人们立定志向,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?